晁哲甫

晁哲甫(1894年~1970年) 原名晁登明,又名晁蛰夫。清丰县六塔集人。幼年读村塾,先后毕业于大名中学、直隶高等师范。早年执教,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青年时代,晁哲甫目睹列强人侵和军阀混战的社会现实,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产生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

晁哲甫(1894年~1970年) 原名晁登明,又名晁蛰夫。清丰县六塔集人。幼年读村塾,先后毕业于大名中学、直隶高等师范。早年执教,为革命培养了大批干部。青年时代,晁哲甫目睹列强人侵和军阀混战的社会现实,在五四运动影响下,产生了爱国主义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1923年,晁哲甫应聘出任直隶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俗称"大名七师")教务主任,同校长谢台臣、训育主任王振华一起,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和封建主义的伦常教育,主张培养具有"科学的头脑、劳动的身手、艺术的情趣、改造的魄力"的有用之才,聘请共产党人冯品毅、李梦龄以及其他一些进步人士来校任教。晁哲甫亲自担任国文课,给学生选讲李大钊鲁迅郭沫若等人的文章。1927年初,晁哲甫和谢台臣、王振华一起由李素若、赵纪彬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大名七师成为共产党直接领导下的一块教育阵地。


1930年,中共直南特委某些领导人提出大名武装-计划,晁哲甫和谢台臣、王振华坚持反对意见,认为敌我力量十分悬殊,举行-是冒险行为;建议以七师为阵地,培养干部,积蓄力量,深入群众,隐蔽斗争,待条件成熟后再干。晁哲甫赴天津向中共河北省委申述了这些意见。为此,在春天的一次大名中共活动分子会议上,中共直南特委某些领导人竞以"右倾机会主义"罪名,把晁哲甫开除出党。1935年,晁哲甫在清丰简易师范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地方组织恢复了晁哲甫的党籍。晁哲甫同平杰三、赵纪彬等发起组织冀南抗日救国十人团、冀南文化界救国会,在清丰、南乐、大名一带率先举起抗日救亡旗帜。1937年冬至翌年春,晁哲甫受委派任中共清(丰)南(乐)边东县委书记,带头出资并亲自主持举办抗日军政干部训练班,先后培训干部800余人。同时,晁哲甫深入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救国会、战地动员委员会、抗日自卫团等各级救亡组织,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建立抗日统一战线,在全县迅速掀起抗日救国热潮。后,晁哲甫先后担任中共直南特委-部部长、冀鲁豫边区行署主任。


日军侵占清丰县城后,一些反动士绅打着所谓"防匪"旗号,妄图组织"维持会",投降敌人。晁哲甫不畏艰险,同他们作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其阴谋落空;而对开明士绅则晓以民族大义,做了大量争取、团结工作。1939年秋,国民党清丰县党部一些顽固分子对人民群众的抗日行动极尽刁难、打击之能事,晁哲甫找上门去严辞斥责:"你们身为炎黄后裔,连人家抗日救国都不允许,难道不觉得有愧于自己的祖先,有背于中国人为人的起码道德吗?"慑于晁哲甫的威望,顽固派的反动行径不得不有所收敛。


解放战争时期,晁哲甫先后任中共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教育厅长和华北民主政府教育部部长主持教育工作,贯彻执行教育为革命战争服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亲自主持制订华北教育计划方案,为革命战争和日后的生产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


新中国建立初期,晁哲甫担任平原省人民政府主席,依然保持着战争年代那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精心研究、部署全面工作,而且对发展生产、兴办教育、治理黄河等重要工作总是事必躬亲。在生活上,晁哲甫不抽烟,不喝酒,不搞任何特殊,凡是自己能办的事,决不麻烦他人。老伴是位手摇纺车的农村妇女,彼此依然相敬如宾。


1953年,晁哲甫调任山东省副省长(平原省已撤销),不计较地位的变化,欣然赴任。在山东工作的10多年间,晁哲甫分管过农业、水利、爱国卫生、高等教育等方面的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山东水利工作一度实行以排为主的治涝方针,晁哲甫通过实地考察,提出蓄排并举,以蓄为主的方针和开挖沟渠、整修梯田、加固堤堰、封山造林等有效措施,为发展山东的水利事业做出了贡献。1956年~1958年,晁哲甫兼任山东大学校长


1958年后,"左"的思潮日益泛滥。"-"时期,晁哲甫见报纸上发表一些浮夸性的材料,看到大炼钢铁运动,引起无限思虑,"只算政治账,不算经济账,能行吗?"告诫身边的人员"不要去推波助澜。"


"文革"开始后,晁哲甫因病在家休息,1970年病情恶化,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于济南市。临终前,晁哲甫把多年积蓄的8000元钱交给党组织,做为自己的最后一次党费。晁哲甫生前曾当选为中共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为全国人大代表。

名人图文
  • 杜心五

    杜心五(1869-1953),名慎媿,又名南北大侠,清同治八年(己巳)十一月初三日,出生于慈利县江垭乡岩板田村,后迁居熊家庄乡白岩峪村。人称南北大侠,中国近代著名武术家。...

  • 何震彝

    何震彝(1880-1916),字鬯威,号穆忞,与杨圻、汪荣宝和翁玉润号称“江南四公子”之一。1880年生于扬州,在瓠园中长大。性聪敏,12岁能诗,博闻强记,可操英语、日语等外语,出口成章...

  • 黄濬

    黄濬(1891—1937),字秋岳,福建福州人。中华民国时期著名政客,汉奸。自幼随外祖父读书,有“神童”之誉,与同乡陈宝琛、严复等人贵识,受知于梁启超。1902年,至北京,就读京师译学馆。...

  • 易顺鼎

    易顺鼎(1858~1920)清末官员、诗人,寒庐七子之一。字实甫、实父、中硕,号忏绮斋、眉伽,晚号哭庵、一广居士等,龙阳(今湖南汉寿)人,易佩绅之子。光绪元年举人。曾被张之洞聘主两湖书院经史讲席...

  • 步翔棻步章五

    步翔棻,字章五,开封市杞县步大楼村人,号翰青,自号杞人、林屋山人。他自幼聪慧,学业出众,参加童子科考全县第一,后来到开封信陵书院和明道书院学习,因诗文功底深厚,受到师长的器重。...

  • 袁克定

    袁克定(1878-1955年),字云台,别号慧能居士,河南项城人,袁世凯长子,原配于氏所生。...

  • 闵尔昌

    闵尔昌(1872—1948),初名真,字葆之,号黄山,晚号复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秀才出身。袁府幕僚,文史名家。...

  • 齐燮元

    齐燮元(1879—1946),字抚万,河北宁河人。北洋陆军学堂炮科毕业。曾任江苏军务督办、苏皖赣巡阅副使。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在北平投靠日本,沦为汉奸,10月与-敏、王揖唐等组织伪政府筹备处,策划成立伪华北临时政府。...

热点名人
  • 任凯南

    任凯南(1884—1949)湖南大学校长,经济学家。湖南省湘阴县(今汨罗市)人,1884年8月出生于湘阴县塾塘乡。青年时期聪明好学,曾考取秀才,后考入......

  • 徐恩曾

    徐恩曾(1896—1985),字可均,吴兴(今湖州)双林镇人。早年毕业于南洋大学,后去美国留学,习电机工程。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参加陈果夫、陈立......

  • 吴元炳

    吴元炳(?—1886)字子健,河南固始县城关人。咸丰十年进士,从团练大臣毛昶熙回籍办团练。累功超擢侍讲学士。署湖南布政使、擢湖北巡抚,调安徽,再调江苏......

  • 李鉴堂

    李鉴堂(1895~1950)字子厚,号鲁逸。山东海阳人。出身医学世家,从其父学医10余载。擅长中医儿科,先到辽宁丹东行医,1937年到西安开设儿科诊所......

  • 唐瑛

    唐瑛,生于1910年,其父唐乃安曾留学德国,是沪上名医。其兄唐腴庐是宋子文最亲信的秘书。唐瑛毕业于旧上海的中西女塾,也是张爱玲就读过的圣玛利亚女校前身......

  • 胡适

    胡适(1891.12.17—1962.2.24),汉族,安徽绩溪上庄村人。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家。因提倡文学革命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

  • 程刚

    程刚,又名程济华,1910年7月出生在四川省重庆市沙坪坝区蔡家湾一个小商贩的家庭。少年家贫,只读了两年小学就辍学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当徒工。17岁时,程刚......

  • 章太炎(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章太炎(1869年1月12日-1936年6月14日),名炳麟,字枚叔,初名学乘。后改名绛,号太炎。早年又号“膏兰室主人”、“刘子骏私淑弟子”等。中国浙......

  • 陈魏

    陈魏(1885—1971),浙江绍兴人,自幼父母双亡,由姨夫马幼渔携往苏州抚养,后入中西小学堂就读。1901年,陈魏由苏州返回浙江,投靠时任宁绍台道的......

  • 彭湃

    彭湃 (1896-1929)出生于海丰县海城镇的一个大地主家庭。1921年5月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