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书

张玉书(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

张玉书(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历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侍讲学士,累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清圣祖康熙五十年五月十八日卒于热河,谥号文贞。


张玉书,字素存,号润浦,又称京江,明崇祯十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出生于镇江。顺治十四年丁酉科举人,十八年辛丑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开始踏入仕途。后授编修,充任日讲起居注官,接受康熙帝的询问。因其所答为帝赞赏,遂加詹事衔。


康熙二十年,擢内阁学士,充经筵讲官。次年二月平定吴三桂叛乱后,康熙帝前往盛京祭陵,张玉书奉命随侍。不久升任礼部侍郎兼翰林院掌院学士。


康熙二十三年,其父张九征谢世,奔丧回原籍服孝,康熙派内阁学士王鸿绪至邸赐奠。服孝满,擢任刑部尚书。其时,河道总督靳辅主持的治理黄河工程被人弹劾,并说靳辅与纳兰明珠结党营私,私分河银。康熙帝责成张玉书调查此事。他深入下层,多方取证核实,秉公陈奏,终于使靳辅治河功过得以澄清。


接着,康熙帝又责成他调查杭州驻防清兵扰民一案,经他核实取证,处理了无中生有、捏造事实的有关人员。


康熙帝巡视江苏丹阳,当地官民请求治河并提出了具体方案。康熙帝责成张玉书与河道总督共同审核。他们亲临现场,逐项落实。康熙帝十分满意,认为张玉书有才,遂于二十九年授他为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成为当朝宰相。


三十五年,康熙帝亲征噶尔丹,张玉书随驾亲征,参与帷幄,是随征的唯一汉臣。在他的参与下,康熙帝采取以逸待劳、诱敌深入的战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了平息叛乱的决定性胜利。班师后,朝廷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典礼,张玉书率领百官上贺。


次年,张玉书奉命充任编修《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主持记述他曾亲自参与的平定噶尔丹叛乱的始末。三十七年七月,张玉书之母染病,他回家探视,康熙帝手书《金刚经》五部以赠其母,并赐御食鹿尾。及谢世,康熙帝又复遣官赐祭,并御书“松荫堂”匾额。这是丹徒张氏家族从来没有过的宠誉。


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南巡,玉书迎谒,赏赐甚多。三十九年,玉书服孝未满便奉召至京,以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加三级入阁视事。


康熙四十年,随康熙帝南巡,驻跸江宁府(今南京),奉命召试士子,为阅卷官,这次录取了钱荣世等人。他随康熙乘舟到达高资港时,玉书奏报康熙说,前面离镇江不远即臣之庐舍所在,康熙遂留驻行在,赐玉书“恭俭为德”匾,又赐楹联一幅,御书《金山月夜》诗一幅以及多种衣物。康熙虽未到丹徒张玉书家,但这么珍贵的赏赐,也给丹徒张氏带来了莫大的荣耀。


康熙四十六年,河道总督张鹏翮请开溜淮套河,玉书随帝南巡对该工程亲自进行考察,康熙帝看到计划开凿的河道上老百姓的坟墓极多,遂责备其所开河道不当。张玉书实地考察后认为,采用明朝人白英提出的引汶水南北分流的办法,要比新开溜淮套好得多,并陈述其优点,受到康熙的赞赏。其后,又与康熙帝一起议定,疏通旧道,使其畅通。这样,既节省开支,又方便商民。


四十九年,张玉书以病乞休,康熙帝温旨慰留。五十年五月,随侍康熙帝巡幸热河,病复发。康熙立即派御医治疗,医治无效,逝世于热河,终年70岁。


康熙帝十分惋惜,诏令内务府监制棺椁,沿途拔夫护送回京。又命大学士温达会同翰林院官员、内务府总管前往吊唁,又遣皇三子诚亲王奠茶,赐带金千两以为丧葬之用。康熙帝还亲书挽联挽诗和碑文,加赠太子太保衔,谥文贞。特允玉书弟恕可离职迎丧,又遣行人护送归里。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是有清一代大臣谢世后未曾有过的。这是丹徒张氏为世人所景仰和羡慕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张玉书从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算起,至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卒于相位,居官整整50年。从康熙二十九年升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成为当朝宰相(康熙时以内阁大学士为宰相)算起,到随侍康熙卒于热河,整整20年。


值得注意的是张玉书的仕途是一帆风顺、畅通无阻的。这首先是由于他知识渊博,慎谨廉洁,效忠皇室,万无一失,远避权势,门无杂宾;当然同康熙帝对他的高度信任以及某些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也是分不开的。由他担任总裁修成的书籍有《三朝国史》、《大清会典》、《大清一统志》、《平定三逆方略》、《平定朔漠方略》、《政治典训》、《治河方略》等。特别是《佩文韵府》,他亲自采辑经史,花了很多精力。《康熙字典》也由他担任总阅官。《明史》也曾一度由他担任总裁。


康熙帝为追念他的旧劳,特擢其子编修逸少为侍读学士。张玉书长子逸少,字天门,号青山,康熙三十三年甲戌科进士,授庶吉士。改授山西潞州府壶关知县,特旨诏授翰林院编修。其父谢世后,特擢侍读学士提督顺天学政。次子张迪秩,诰赠朝议大夫。玉书次子思默,字处冲,号容斋。康熙三十五年丙子科举人,考取内阁中书。英年早逝。张玉书祖孙三代全都是进士,加上玉书兄弟的三进士,就是六个,可以说是“进士之家”。


张玉书官至宰相,尽管其时相权受到种种制约和限制,但他作为康熙帝的助手,为国家的统一和兴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再加上他随侍热河,以身殉职,身价倍增,致使丹徒张氏成为扬名天下的望族。

名人图文
  • 黄机

    黄机(1612-1686年)字次辰,一字澄斋,号雪台。浙江钱塘(今属杭州)金墩武林积善坊巷人。...

  • 宋德宜

    宋德宜(1626-1687)清初大臣。字右之,江南长洲人。父学朱,明御史,巡按山东,死於难。德宜年十七,伏阙请恤,与兄德宸、弟德宏并著文誉。...

  • 冯溥

    冯溥(1609-1691) 清初大臣。字孔博,号易斋。卒谥"文毅",益都(今属山东青州)人,冯裕六世孙。清顺治三年(1646)进士,初授编修,后擢吏部侍郎。...

  • 蒋廷锡

    蒋廷锡:(公元1669年—公元1732年),字南沙、扬孙,号西谷、南沙、青桐居士,清代画家。御史伊之子。江苏常熟人。...

  • 朱轼

    朱轼(1665-1736),字若瞻,又字伯苏,号可亭,谥文端,瑞州府高安县艮下村(今属江西省高安市村前镇艮下朱家村)人,系坡山始祖茂公派下第十六世孙。...

  • 徐元文

    徐元文(1634年-1691年),字公肃,号立斋,江苏昆山人。徐乾学之弟。...

  • 张玉书

    张玉书(1642年7月22日~1711年7月3日) 字素存,号润甫,江苏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张九徵次子,长兄为张玉裁。自幼刻苦读书,顺治十八年(1661)进士,精春秋三传,深邃于史学。...

  • 董诰

    董诰,(1740-1818),浙江杭州富阳人。董邦达之子。工诗古文词,书法宗王羲之、献之,又能於一粒芝麻-[天下太平]四字。山水禀承家学,雅秀绝尘,晚宗宋、元。为人和易,一时寒畯多得其授画法。...

热点名人
  • 伊尔根觉罗·定长

    定长(?—1768),伊尔根觉罗氏,喀尔吉善子,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官吏。初授内阁中书,迁侍读。擢江南徐州知府。四迁至巡抚,历安徽、广西、山西、贵州诸省......

  • ​魏廷珍

    ​魏廷珍(?—1756),字君璧,清景州(今景县)人。从师李文贞、梅定久学习《算法九章》、《三角之学》以及天文、地理、河渠、乐律、尽得其奥秘。...

  • 朱筠

    朱筠(1729—1781),字竹君,一字美叔,学者称笥河先生。其先家浙之萧山,曾祖必名始居京师,遂为顺天大兴人。年十三,通七经。与弟朱珪少皆以能文有声......

  • 张广泗

    张广泗(?-1749),清代将领。汉军镶红旗人。由监生捐纳入官。康熙六十一年(1722),选授贵州思州府知府。雍正五年(1727),升贵州按察使。...

  • 杨无咎

    杨无咎(jiù)(1634—1712或1636-1724)字震百,一作震伯,号易亭,江南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思宗崇祯九年,卒于清世宗雍正二年,......

  • 毕沅

    毕沅(1730-1797),祖籍安徽休宁,后迁徙到了江南镇洋。他少年丧父失怙,全赖他的母亲督促教育。他的母亲张藻是娄东著名的女诗人,为西冷十子之一;她......

  • 梁启超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

  • 郭佳·穆彰阿

    穆彰阿(1752-1856),清朝大臣。字子朴,号鹤舫。郭佳氏,满洲镶兰旗人。父广泰。官至内阁学士、右翼总兵。...

  • 陈玉成

    陈玉成(1837—1862.6.4),原名丕成。广西藤县(一说桂平)人,太平天国著名的军事家、统帅。...

  • 刘统勋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