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晋卿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


苗晋卿出身儒学世家 ,进士及第,历任修武县尉、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兵部员外郎、吏部郎中、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安康太守、魏郡太守、河东太守、工部尚书、宪部尚书。


安史之乱爆发后,苗晋卿因不肯出镇陕郡,被勒令致仕。长安失陷,苗晋卿逃奔金州,被唐肃宗召赴凤翔,拜为宰相。他两次担任侍中,进封韩国公,并开创宰相奏对延英殿的先例 。广德元年(763年)以太保致仕。


永泰元年(765年),苗晋卿病逝,追赠太师,赐谥懿献,改谥文贞。大历年间配享肃宗庙庭。


早年经历


苗晋卿年轻时勤奋好学,善作文章,后考中进士,授为修武县尉,历任奉先县尉、徐州司户参军、万年县尉、侍御史、度支员外郎、兵部员外郎、吏部员外郎。


主持铨选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苗晋卿升任吏部郎中,后与孙逖一同被拜为中书舍人。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命苗晋卿主持吏部铨选事务。候选-为求肥缺,有的软磨硬缠,甚至出言不逊。苗晋卿性情谦和,对此毫无怒色。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苗晋卿升任吏部侍郎。他主持铨选五年,政策宽松,属下胥吏趁机作恶,以致贿赂成风。当时,天下承平已久,每年候选-多达万余,宰相李林甫虽兼任吏部尚书,但专心于朝政,铨选事务都被委托给苗晋卿与侍郎宋遥。


天宝二年(743年),御史中丞张倚的儿子张奭到吏部候选。苗晋卿与宋遥因张倚正受玄宗宠信,欲攀附于他,便在录取的六十四名-中将张奭列为第一。时人都知张奭从不读书,因此群议沸腾。前蓟县县令苏孝韫告知安禄山,安禄山则趁觐见之时奏与唐玄宗。唐玄宗亲自在花萼楼测试,录取-能通过考核者只有十之一二,张奭则直接交白卷。唐玄宗大怒,将苗晋卿、宋遥、张倚一同贬官。苗晋卿被贬为安康太守。


历职致仕


天宝三年(744年),苗晋卿改任魏郡太守,兼河北采访处置使。他在河北任职三年,政绩突出,又调任河东太守、河东采访使,但魏郡百姓仍为其立碑。此后,苗晋卿历任工部尚书、东京留守、宪部尚书。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窦廷芝弃守陕郡。宰相杨国忠嫉妒苗晋卿的声望,便奏请以苗晋卿为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企图将他排挤出朝廷。苗晋卿却自称年老多病,坚持不肯赴任。唐玄宗很不高兴,便让他致仕退休。


至德元年(756年),叛军进逼长安,唐玄宗入蜀避乱。皇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是为唐肃宗,并尊唐玄宗为太上皇。当时,朝中大臣多被叛军俘获,陈希烈、张均等数十人被送往洛阳,接受伪职。苗晋卿则由小路逃往金州。


复起拜相


至德二年(757年),唐肃宗到达凤翔,将苗晋卿召赴行在,拜为左相,每遇军国事务都要咨询他的意见。同年十月,郭子仪收复两京,唐肃宗返回长安。苗晋卿改授侍中,进封韩国公,食实封五百户。


乾元二年(759年),苗晋卿见唐军逐渐平定叛乱,便上表乞骸骨,请求退休。唐肃宗下诏褒奖,免去他的宰相职务,改授太子太傅。上元元年(760年),唐肃宗又思念旧臣,再次征拜苗晋卿为侍中。


宝应元年(762年),唐玄宗病逝。唐肃宗卧病不起,便命苗晋卿摄冢宰,苗晋卿极力辞让。不久,唐肃宗病逝。唐代宗继位,又命苗晋卿摄冢宰,苗晋卿仍然不肯接受。当时,苗晋卿年纪老迈,行走困难,请求隔天一入政事堂。唐代宗允许他在入朝时不用急步而行,并在延英殿召对,以示优礼。


晚年生活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攻入长安,唐代宗逃往陕州。当时,苗晋卿正卧病在家,遭到吐蕃军威逼。他闭口不言,吐蕃军也不敢加害。不久,郭子仪再次收复长安。唐代宗免去苗晋卿的宰相之职,册拜他为太保,随即又命他退休。


永泰元年(765年),苗晋卿病逝,终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师,赐谥懿献,唐代宗还命京兆少尹为他操办丧事。宰相元载此前曾得到苗晋卿的提拔,因此讽劝太常寺,将苗晋卿的谥号改为文贞。大历七年(772年),苗晋卿的灵位被放入唐肃宗的宗庙。


轶事典故


苗晋卿在担任魏郡太守时,回乡探亲。他走到能看到壶关县城的地方,便下车步行。小吏劝道:“太守位高德重,不应如此贬低自己。”苗晋卿道:“《礼记》曾说,看到公门要下车,见到路马要抚轼,以示崇敬。何况这是父母之邦,更应尊敬,你不要多言。”他大宴乡党,欢会数日,又拿出俸禄三万,作为乡学经费,以教育家乡子弟。


人物评价


李华:公成童好学,弱冠工文,二登甲科,三入高等。始自郡邑台省之任,终乎廊庙台辅之器。


陆贽:晋卿起文儒,致位台辅,谦柔敦厚,为三朝所推。


刘昫:⑴ 晋卿宽厚廉谨,为政举大纲,不问小过,所到有惠化。及秉钧衡,小心畏慎,未尝忤人意。性聪敏,达练事体,百司文簿,经目必晓,而修身守位,以智自全,议者比汉之胡广。⑵ 晋卿谨身莅事,足为纯臣,避寇全忠,固彰大节。然博达精审,岂不知宽猛之道哉!奉林甫之旨,顺胥吏之意,悦附张倚,欺罔时君。生为重臣,谄林甫之势也;殁改美谥,引元载之恩焉。或言晋卿不为巧宦者,诚不信也。


宋祁:⑴ 晋卿宽厚,所至以惠化称。再秉政,出入七年,小心谨畏,不甚斥是非得失,故能安保宠名。然练达事体,百官簿最,一省无遗,议者比汉胡广。⑵ 孔子称才难。然人之才有限,不得皆善。观圆之锐,而失守出奔;晋卿雅厚,而少风采臧否;冕明强,嗜利不知大体;諲辅政,功名不及治郡。然各以所长显于时。故圣人使人也器之,不穷所不能而后为治也。


TAGS: 唐朝宰相
名人图文
  • 高力士

    高力士(684年—762年),原名冯元一,中国古代唐朝宦官,曾任骠骑大将军,封爵齐国公。高力士年幼入宫,被高延福收为养子,故而改名。高力士曾协助玄宗平定韦后之乱,所以深得唐玄宗信任,他也对唐玄宗忠心耿耿,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 李辅国

    李辅国(704年―762年),唐肃宗时当权宦官,唐代第一个当上宰相的宦官。本名静忠,曾赐名护国,后改辅国,相貌奇丑无比。李辅国四十岁之前无所作为。安史之乱期间,劝说太子李亨继承帝位。...

  • 归仁绍

    归仁绍,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己丑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人,其中有司空图等人。...

  • 孙伏伽

    孙伏伽(?—658)贝州武城(今山东省武城县)人。隋朝末年,孙伏伽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的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权势的官员。...

  • 方干

    方干(809—888),字雄飞,号玄英,唐青溪(今淳安)人。从小爱吟咏,深得师长徐凝的器重。一次,因偶得佳句,欢喜雀跃,不慎跌破嘴唇,人呼为“缺唇先生”。桐庐章八元爱其才,招为过门女婿,遂居家桐江白云源(今桐庐芦茨乡)。...

  • 贯休

    贯休,唐兰溪人,字德隐,俗姓姜氏,七岁出家,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既精奥义,诗亦奇险,兼工书画,初为吴越钱镠所重,后谒成汭荆南,汭欲授书法,休曰须登坛乃授,汭怒遞放之黔。...

  • 王贞白

    王贞白(875-958),字有道。永丰镇人,唐乾宁二年(895)进士,是广丰第一个进士,授校书郎,后知时局不可为,便退隐乡里,在今广丰中学院内建山斋,传道授业,尝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当时“四大诗人”,为四方学者所推崇。...

  • 罗隐

    罗隐(833—910),字昭谏,自号江东生。原名横,后因屡试不第,改名为隐。唐末新城饮贤罗家(今富阳城阳乡)人。祖知微,福唐县令;父修古,曾应开元礼。...

热点名人
  • ​常建

    ​常建,唐代诗人。生卒年、字号均不详。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727)进士。天宝中,官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常建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

  • 李大亮

    李大亮(586~644年),唐初将领。雍州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祖籍为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曾祖父李琰在后魏时官度支尚书,遂迁居京兆。其父李充节仕......

  • 李孝恭

    李孝恭(591—640年),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唐朝宗室,大将。李孝恭是唐高祖李渊的堂侄。父亲李安,隋朝时任领军大将军,......

  • 苗晋卿

    苗晋卿(685年-765年),字元辅,潞州壶关(今山西壶关)人,唐朝宰相。 ...

  • 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25年—680年11月1日),唐朝宗室女,汉族。汉名无记载,吐蕃尊称甲木萨(藏语中“甲”的意思是“汉”,“木”的意思是“女”,“萨”的意思......

  • 王潮

    王潮(846~897年),字信臣,唐会昌六年(846年)生。祖籍琅琊郡(今山东半岛东南部),五代祖王晔曾任光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潢川县)固始县令,遂定居......

  • 储光羲

    储光羲(约706—763年),山东兖州人。唐代诗人。其诗以描写田园山水著称。为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

  • 安乐公主李裹儿

    安乐公主(684年-710年)为中国唐朝唐中宗李显最小女,母亲为韦后,本名李裹儿。生于684年,其时正值武则天贬黜李显至房陵。她出生时,中宗脱下自己的......

  • 薛万彻

    薛万彻,汉族,京兆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原籍敦煌(今属甘肃)。隋朝左御卫大将军薛世雄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妹夫。隋末唐初名将,外戚,仕唐官至右武卫......

  • 李泌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 ),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祖籍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唐朝中期著名道家学者、政治家、谋臣,为南北朝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