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公

申公(生卒年不详),名培,《史记·儒林列传》称“申培公”,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人。西汉经学大师、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重要贡献。

申公(生卒年不详),名培,《史记·儒林列传》称“申培公”,鲁(今山东曲阜一带)人。西汉经学大师、今文诗学“鲁诗学”开创者,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有重要贡献。


秦燔《诗》、《书》,而学归民间。西汉初年,儒家“五经”(《诗》、《书》、《礼》、《易》、《春秋》)渐次出现,而《诗》出现最早;传《诗》四家(齐、鲁、韩、毛),又以鲁诗为先,因于诸家诗中影响最大。


申公受《诗》于齐人浮丘伯,浮丘伯受《诗》于荀子,故申公为荀子的再传弟子。汉初,汉高祖刘邦过鲁祭孔,“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史记·儒林列传》),“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汉书·儒林列传》)。楚元王死后,子郢嗣立为楚王,令申公作太子戊的师傅。而刘戊不好学,颇以申公教授为苦。及刘戊继位,即罚申公劳役,形同奴隶。申公以此为耻,回到故乡,教授《诗经》,非弟子门人,拒绝接待宾客。当时从远方往受业者,有1千余人。武帝时,其弟子王臧(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任郎中令,赵绾(山西代县人)为御史大夫,奏请迎其师申公,“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汉书·儒林传》)时申公已80余岁。武帝问治理国家之事,申公答云:“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同上)。当时“上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同上)。后因武帝祖母窦太后喜好《老子》学说,不悦儒术,就罗织王臧、赵绾的罪状,使武帝废明堂事,收审王臧、赵绾,两人遂 ,申公亦因病免归,家居数年而卒。


关于申公传诗,司马迁说:“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史记·儒林列传》)班固则云:“鲁申公为《诗》训故。”(《汉书·艺文志》)亦云:“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汉书·儒林传》)对于两家说法,解说歧异。大致说来,汉时去古未远,申公授诗,只是口头讲解,未形成文字,而其门人略有所记,再有发挥,转相师承,遂为汉代鲁诗家法。至《汉书·艺文志》所载《鲁故》、《鲁说》二书,清人王先谦认为,《鲁故》为申公所著,《鲁说》为其弟子续为补充(见《诗三家义集疏》)。


在西汉时期,诸家诗中鲁诗最为盛行,影响也最大。汉初几代帝王习鲁诗,申公弟子及再传弟子不少在朝廷和地方担任要职。武帝时鲁诗立为博士,申公弟子十数人为博士。其弟子孔安国(经学家,山东曲阜人)等,“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于大夫、郎、掌故以百数。申公卒以《诗》、《春秋》授,而瑕丘江公尽能传之,徒众最盛。”(《汉书·儒林列传》)清人陈乔枞承班固于诗本义“鲁最近之”(《汉书·艺文志》)的说法,认为:“马、班、范三史所载,汉百家著述所称,亦未尝无绪论之存,足以资考证佚文。……凡荀子书中说诗者,大都为鲁训所本。孔安国从申公受诗为博士,太史公(按指司马迁)尝从孔安国受业,所习当为鲁诗。刘向父子世习鲁诗,著《说苑》、《新序》、《列女传》诸书,其所称述,必出于鲁诗无疑矣。《白虎通》诗皆为鲁说,《尔雅》亦鲁诗之学。”(《三家诗遗说考序》)


流传于鲁地的申公诗学称“鲁诗”,而当时流传于齐地的诗学则称“齐诗”;“齐诗学”的开创者为辕固,齐(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人。辕固以研活《诗经》,景帝时立为博士。曾在景帝面前,与道家学派的黄生论辩汤武诛桀纣,他以儒家经义驳斥黄生汤武以下杀上、以臣弑君的论点,认为汤武诛桀纣是顺乎民心、合乎正义的行为。又与窦太后评论儒道优劣,诋毁《老子》,触怒好黄老之学的窦太后,令其入圈与野猪搏斗,幸得景帝给他一把快刀,才把野猪刺死,免于治罪。后曾为清河王太傅,以病免职。武帝即位,征为贤良,因诸儒嫉毁,罢归,其时已90余岁。


据荀悦《汉纪》,辕固著有《诗内外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有《齐后氏故》、《齐孙氏故》、《齐杂记》,均佚。清人马国翰辑有《齐诗传》2卷。齐诗至西汉后期与阴阳五行之说相结合,盛行一时,“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汉书·儒林传》)。齐诗派别甚多,而以翼奉一派最盛。然固其与阴阳五行说相结合,并与谶纬神学合流,降低了齐诗的学术价值。


“四家诗”中,“毛诗”后起,而流传最为久远。“毛诗学”的开创者毛亨(生卒年不详),鲁(今山东曲阜市)人。或云为河间(今河北献县东南)人。世称“大毛公”。据说毛亨诗学承荀子,于汉初开门授徒,作《诗训故传》,简称《毛传》,传于赵人毛苌,世称“小毛公”。《毛传》训释《诗经》多存古义,为研究《诗经》的重要著作。《毛诗序》为我国文学批评史上论诗的重要文献,为儒家自先秦至汉初诗论的总结。毛诗长期在民间传授,东汉后期始立学官,经贾逵、马融等经学大师的倡导,又经郑玄作《毛诗笺》,其学大行,逐渐取代鲁、齐、韩三家诗的地位。此后,齐诗早亡,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而毛诗一直流传至今。


汉时鲁、齐、韩、毛四家诗,其中鲁、齐、毛三家的创始者均为齐鲁即今山东籍人,可以说汉时诗学在齐鲁。诸家诗学,都以阐述儒家学说为宗旨;各立门户、自成师法的目的,有学术思想斗争的意义,亦为争立学官、仕宦显达之阶梯。但是,汉代诗学奠定了封建社会两千余年《诗经》研究的基础,对于《诗经》这一重要文化典籍的保存、流传,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TAGS:
名人图文
  • 灌婴

    颍阴侯灌婴原是睢阳的一个贩卖丝缯的小商人。高祖在刚刚起兵反秦,自立为沛公的时候,攻城略地来到雍丘城下,章邯击败了项梁并杀死了他。...

  • 靳歙

    靳歙(?―前183年),西汉开国功臣,信武侯。 秦末从刘邦起义,初为中涓,以军功赐爵建武侯,迁骑都尉。随刘邦定三秦,败赵将贲郝于朝歌,破项籍于陈,封信武侯,后又以骑都尉击代,攻韩王信于平城,有功,升为车骑将军,并从击陈豨、英布。...

  • 王陵

    王陵(?-前181年),沛县(今江苏沛县西)人。西汉初年大臣。...

  • 郦商

    郦商(?―前180年),陈留高阳(今河南杞县西南)人,西汉初年将领。陈胜起兵反秦时,他聚集了一伙年轻人四处招兵 ,得到好几千人。沛公刘邦攻城夺地来到陈留,过了六个多月,郦商就带领将士四千多人到歧投归刘邦。...

  • 刘儒

    刘儒字叔林,东郡阳平人也。郭林宗常谓儒口讷心辩,有珪璋之质...

  • 度尚

    度尚(117年—166年),字博平。山阳郡湖陆(今山东金乡西)人。东汉时期名将、“八厨”之一。...

  • 张邈

    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年陈留太守,汉末群雄之一,曾参与讨伐董卓。在汴水之战后归附曹操。...

  • 王考

    王考(?—184年),一名王芬,字文祖,兖州东平郡寿张县人。为人轻财仗义,性格刚烈,疾恶如仇,甚有威惠。东汉末年大臣、党人,官至冀州刺史。后遭受党锢之祸,名列“八厨”。位行并不显,故事迹不详。...

热点名人
  • 郭伋

    郭伋(前39~47年),字细侯,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西汉哀、平二帝时期被召人大司空府,后迁渔阳都尉;王莽新朝时做过上谷大尹、并州牧。更始帝刘......

  • 韦贤

    韦贤(约前148年-前67年)西汉大臣。汉族,字长孺。鲁国邹(今邹城东南)人。性质朴,善求学,精通《诗》、《礼》、《尚书》,号称邹鲁大儒。征为博士,给......

  • 陈俊

    陈俊(?—47年),字子昭,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召县南)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一开始跟随刘嘉,后经刘嘉推荐投奔刘秀。参加了剿灭河北农民军......

  • 邳彤

    邳彤,字伟君,汉族,信都郡信都县(今河北省冀州市旧城)人 。王莽政权时期邳彤担任和成卒正。刘玄称帝后任和成太守。王郎起兵之后,他据城坚守,以待刘秀。此......

  • 汉景帝刘启

    刘启是汉文帝刘恒长子,母亲窦漪(窦太后),汉惠帝七年(前188年)生于代地中都(今山西平遥县西南)。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16年。 ...

  • 任光

    任光(?-29年),字伯卿,南阳宛城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原为宛城小吏,后加入绿林军,曾随刘秀参加了昆阳之战。刘玄称帝后封他为信都郡太守。王郎起兵之后......

  • 丁兰

    丁兰,原籍河南野王(今河南省泌阳县)人。西汉中叶,因河南战乱和饥荒而母子二人逃荒避难来到丰县城东张桥(集)谋生。丁兰是木匠,幼年丧父,事母至孝。其母去......

  • 岑彭

    岑彭(?-36年),字君然,东汉初年军事家,汉族,南阳棘阳 (今邓州市小杨营乡砖桥村)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岑彭原是新朝的棘阳县长,后无奈归降更始政权......

  • 盖勋

    盖勋(140年—191年),字元固。敦煌郡广至县(今甘肃安西县西南)人,东汉末期名将。盖勋曾任凉州汉阳郡长史,迁任汉阳太守,后入朝为讨虏校尉,颇受汉灵......

  • 胡广

    胡广(91年—172年4月17日),字伯始。南郡华容(今湖北监利)人,东汉时期名臣、学者。初举孝廉,后中策试第一,授尚书郎。历任尚书仆射、汝南太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