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迪

陈迪(?-1403),字景道,宣城县人。世居 山西村。

陈迪(?-1403),字景道,宣城县人。世居 山西村。


公元1403年,刚刚打入南京,登上皇帝宝座的明成祖朱棣,在大殿召见了建文帝的礼部尚书陈迪。永乐帝希望他归顺自己,说,“朕乃先帝之子,尔乃先帝旧臣,今大事已定,尔心如何?”迪应之曰:“但受高皇顾命,不知其它。”再问,迪抗声不屈,并指斥朱棣“背祖欺侄,谋权篡位”,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之人,坚决不侍“逆贼”。燕王怒不可遏,遂灭他三族,将他和6个儿子同时剐于东市。


陈迪死后,骸骨无人掩埋,他家的仆人侯来保冒死拾其遗骸,偷偷送回宣城,安葬在计家桥圩埂上。当时,来保还从他衣带中发现了他在狱中所作的词意悲壮的绝命诗和五噫歌。其绝命诗曰:“三受天皇顾命新,山河带砺此丝纶。千秋公论明于日,照彻区区不二心。”


陈迪曾祖父巨卿,元朝时为江州路总管,祖父宥贤、父亲仲康元末参加朱元璋义军,为抚州守御千户所百户。陈迪幼年即倜傥有志操,洪武初,被举荐任宁国府学训导。又以熟悉经义召试,授翰林编修。洪武二十四年(1391)八月,任山东布政司左参政。任内捕蝗弭盗,绰有政声。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升云南左布政。当时普定、曲靖、乌撒、乌蒙等处苗民作乱,陈迪率土兵击破之,献俘于朝,有白金彩币之赐。洪武三十一年八月,升任礼部尚书,授特进荣禄大夫,官居从一品。陈迪为人刚正不阿,又体恤民瘼,因此深受百姓爱戴。建文二年(1400)发生了严重的水旱灾害,建文帝召集朝臣集体商议,陈迪建言说:“逃亡的民众家业丧失,又畏惧公私赋税和债务,如不加以体恤,可能导致他们啸聚山林作乱,应该准许他们中愿意回家的回家,加以体恤,不征收赋税。逃亡在别处的也准许他们就地入籍,分给闲田耕种,免除他们三年的差徭,这样可使民安盗息。”建文皇帝一一予以采纳。


陈迪的从容就戮在当时是一件悲壮惨烈的大事。当燕王朱棣攻破南京时,陈迪奉建文帝之命在外督运军需粮草,不在京城。但当他听说京城沦陷的消息,急忙赶回来。到京城后,他也没有为自己投靠新主子做打算,而是“文约25人,以死抗之。”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即将行刑的时候,陈迪长子凤山因惧怕突然大叫起来:“父亲连累我们啊!”,陈迪狠狠地训斥了他,这时,刽子手已将儿子凤山、丹山的鼻子舌头割下来,炒熟之后,塞进陈迪口中,以此侮辱陈迪。陈迪唾骂不已,最终凌迟气绝而死。就在陈迪就戮于东市的同时,夫人管氏也同七个孙子及众家眷被逼上吊而死。时任河南按察使的建平(今郎溪县)人姚恕是陈迪的女婿,受株连被杀。他的侄儿太学生姚善富,也殉节自缢身亡。明成祖因姚善富自缢殉节大怒,下诏暴尸御史廊下七十五天。其家属流放,不许收殓。后来姚善富妻王氏三次伏陛上疏请求,才允许收尸殡葬。据统计,陈迪的宗族亲戚中被杀,被充军戍边的有一百八十余人。宗姻中有气愤陈迪连累自己被谪戍的,到计家桥掘出陈迪的骸骨投到河中。可叹如此忠烈的人死后连尸骨也没留下。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到底为陈家留下了一脉。陈迪幼子珠生五月,乳母芮氏抱着他躲在沟中得免一死。长到八岁时,又为仇家举报,四处躲藏。明成祖发了慈悲之心,将其戍遣到登州,陈珠就在此定居下来,成为蓬莱人。后来他的孙子陈鼎,弘治间举进士,嘉靖时官至兵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应天府尹。陈其学,号行庵,官至刑部尚书,赠太子少保,谥“恭靖”。子孙得以显贵,也可以告慰其祖在天之灵了。


陈迪的忠义在后世倍受褒扬。洪熙元年(1425),仁宗皇帝下诏释免因陈迪一事受牵连的戍守在外的宗姻还乡,给复产业。成化八年(1472),宣城人设陈迪的神位于乡贤祠。成化二十年(1484),郡守复于陈迪故居址立祠并立石墓门。嘉靖十三年(1534),兵部主事李默谪为宁国府通判,寻访到陈迪的五世从孙太学生陈大林,择地谋划,在府学东隅,建立起祭祀陈迪的专祠,祠成,郡中学者谥之曰“靖献”,故祠名为靖献祠。


正德三年(1508),礼部尚书白钺吊陈迪诗曰“一念为忠百念忘,此身何惮脔钩铓,半生富贵黄梁短,千载是非青史长。英俊当时颜孔厚,先生今日骨犹香,新祠营葬谁料理,节义吾人当扶床。”山东巡按监察御使徐冠撰文赞他“临大节挺然以身卫义,以义换身,”“披肝沥胆而不少馁。衣带词硭足以裂金石而泣鬼神,峣然忠烈,砥砺生人万万哉。”江南吴县人沈石均在《国朝别裁》中这样写道:“六月霜飞杀气中,收驽令下市朝空,生无面目湛三族,死念君王哭两宫。精贯长虹随落日,魂归丹升起悲风,宛溪旧接秦淮口,呜咽流斯水不东。”


顺治年间,宣城诗人施闰章在任山东学正时,专程来到蓬莱陈家祠堂凭吊陈迪,做诗赞曰:“鸣呼靖献公,九死断人肠。宗祊尽流血,墟墓无遗壤。借问公始生,实维我陵阳。天命垂一发,瓜瓞蕃海邦。赫赫柱下史,累累尚书郎。孤风将九雏,厥声何煌煌。明烟并岳渎,正气升扶桑。灵旗邈髣髴,披发游大荒。嗟余复何为,零泪沾衣裳。”表达了同里后学对陈迪的敬仰思念之情。这首诗的真迹现存蓬莱市博物馆。


不光陈迪本人的德行受到后辈敬重,连他的仆人侯来保也入了宁国府志懿行传,乳娘芮氏被蓬莱陈氏尊为恩祖和送吉祥降福瑞的慈神石婆婆接受后人祭祀。


TAGS:
名人图文
  • 陈德

    陈德(?—1378年),字至善,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杞国公。至正十三年(1353年),投奔朱元璋,加入起义军。至正二十一年( 1361年),率军支援长兴,随常遇春大败李伯升。...

  • 花云

    花云(1321~1360),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属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状貌魁伟,面黝黑,骁勇绝伦。1353年,花云佩着剑,到临濠(今凤阳)投奔朱元璋,被授以兵马,从此为朱元璋作战。...

  • 唐胜宗

    唐胜宗(1335—1390),濠州人(家谱记载〈立谱于1403年后〉 ,明代南京凤阳府定远县凤停乡毛城村离城三十里马桥渡人),即老人仓(今仓镇)马桥河边,明朝将领。 ...

  • 张赫

    张赫(公元1324年-公元1390年),临淮(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前期军事将领。明太祖起兵时,率兵前往归附。而后屡立战功,晋升为福州卫都指挥副使。期间致力于剿杀倭寇,皇帝嘉奖张赫的战功,命他掌管都指挥印。...

  • 耿再成

    耿再成(?—1362年),字德甫,泗州五河县(今安徽五河县)人,元末明初将领,泗国公。至正十二年(1352年),耿再成投奔朱元璋。至正十四年(1354年)十月,大败元军...

  • 郭兴

    郭兴(1330-1383年),一名子兴,濠人,其弟为武定侯郭英,妹为郭宁妃。元末投郭子兴义军,后归明太祖朱元璋,南征北战,鄱阳湖水战时,郭兴建议朱元璋使用火攻,大破陈友谅。...

  • 陈桓

    陈桓(?—1393年),濠(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将领、普定侯。至正十三年(1353年),投奔朱元璋,加入起义军,此后随军平定张士诚、陈友谅,北伐元朝。...

  • 胡海

    胡海(1329年-1391年),字海洋,安徽濠州定远人,明朝开国功臣。其最初为土豪赤塘王担任总管,后归顺朱元璋。之后击败贾鲁兵,攻克泗州、滁州,后渡江攻陷海牙水寨...

热点名人
  • 宋濂

    宋濂,初名寿,字景濂,号潜溪,别号龙门子、玄真遁叟、仙华生、元贞子、元贞道士、仙华道士、幅子男子、无念居士、白牛生、南山樵者、南宫散史、禁林散史,汉族......

  • 沈珣

    沈珣(1565—1634),字幼玉,号宏所,沈倬三子。万历二十五年(1597)举顺天乡试一十八名,三十二年(1604)进士。...

  • 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汉族,明朝南直隶江阴人。徐霞客幼年受父亲影响,喜爱读历史、地理和探险、游记之......

  • 郭英

    郭英(1335-1403年),明初将领。濠州人。祖籍山东巨野,后迁到濠州(今安徽凤阳东北)。他与兄长郭兴从朱元璋起兵,负责宿卫。朱元璋称郭英为“郭四”......

  • 黄淮

    黄淮,明朝首辅,他是明朝内阁初创期间的重臣,历事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五朝。官至“荣禄大夫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知制诰国史总裁”。著有《省愆......

  • 寇白门

    寇白门名湄,字白门,是明末清初的秦淮八艳之一。《板桥杂记》曰:白门娟娟静美;跌宕风流,能度曲,善画兰,相知拈韵,能吟诗,然滑易不能竟学。正由于白门为人......

  • 屠大山

    屠大山(1500—1579),明代大臣,鄞(今浙江宁波)人。嘉靖年间登进士第,知四川合州,累迁川湖总督。后改任南京兵部侍郎,应天巡抚、兼提督军务,“苏......

  • 张四维

    张四维(1526—1585年)字子维,号凤磐,汉族,蒲州风陵乡人(今属芮城),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编修。隆庆间,张四维以熟悉边防事务,促成......

  • 蒋贵

    蒋贵(1380—1449年)字大富,江都人,身材高大、孔武有力、擅长骑射。早期随燕王朱棣起兵,因功官任指挥佥事,后镇守边关,战功极多,官至平蛮将军、定......

  • 朱简

    朱简(约1570年—1631年),字修能,号畸臣、菌阁,后改名闻,安徽休宁县人,明代后期杰出印学家。他精研六书,尤精古篆,在印学理论上造诣很深,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