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伯

项伯(?-前192年),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随项羽一起进入关中。曾在鸿门宴中保护刘邦。

项伯(?-前192年),名缠,字伯,出生于下相,战国末期的楚国贵族。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项羽统兵后,他任左尹,为令尹的副职,随项羽一起进入关中。曾在鸿门宴中保护刘邦。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予项伯刘姓,并册封为射阳侯。及后再迁为大谒者,曾平定英布之乱。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嗣子有罪,不得代,国除。


父亲


项燕,楚国名将。秦国率兵灭楚时遭大败, 。


兄弟


项梁,项伯之兄,与项羽起兵反秦,后遭章邯打败战死。


子女


刘猷,项伯唯一的儿子。


相关事件


项羽听说刘邦欲守关自王关中,遂在鸿门发布命令: 次日犒赏士卒,进攻刘邦。刘邦当时驻军霸上,并不知情,在大战即临,霸上将玉石俱焚的时刻,项伯想到了跟随刘邦的张良。张良曾有恩于他,两人关系极好。项伯不愿弃张良而不顾,连夜赶至霸上,找到张良,告以 实情,要张良和他一起离去。张良借口说,危难时弃人而逃是不义的,遂将此事告诉了刘邦。


《鸿门宴》的项伯


项伯于险难中不忘朋友,有恩图报,不辞辛苦,表现出了一种高尚的仁德情怀,这是极为可贵的,但他忽略了两个问题: 一是秦灭后刘邦与项羽已成一对生死对手,自己身为楚军高级将官,当朋友之谊与政治利害相冲突时,究竟应把什么放在首位;二是要让张良离开霸上,可以找出多种借口,未必一定要把实情相告知。当真话有泄露军机之嫌时未必不可以说些善良的谎话。项伯对两个问题显然均未考虑,他把朋友之谊凌驾于政治关系之上,也没有说谎话的准备,因而向政敌之友泄露了自己军中最高机密。张良提出危难时不能弃友自逃,这和项伯要唤走张良的道理是暗合的,项伯也就同意了张良的请求,遂听任军中机密直送政敌刘邦。


刘邦感到自己力量不敌,决定软化双方的对抗,遂把项伯选定为行事的突破口。他对项伯极恭敬地以兄长的礼仪约见、祝酒,结为亲家,又以圆通的理由,诚恳地解释了产生误会的事情,表明了他对项王的忠诚之心。项伯完全相信了刘邦的忠诚,甘愿充当双方和解的中介人,不仅给刘邦提出了一个自认不错的主意,而且说服项羽善遇刘邦,为刘邦到新丰鸿门道歉做了很好的铺垫。


在次日的鸿门宴上,范增不断地暗示项羽,让乘机杀掉刘邦,项羽因在事前已被项伯说服,认定刘邦为忠诚有功之将,因而对范增的暗示默然不应。当范增召来项庄即席舞剑时,项伯一定看出了其中要杀刘邦的真意,立即拔剑对舞,常用身体遮护刘邦,使项庄一直难于下手。在项伯看来,刘邦来鸿门是自己出的主意,因而他实际上是自己请来的客人,对他的性命负责是自己应尽的道义责任,何况自己与刘邦已在昨晚结为亲家,更有一层亲戚关系包含其中。


项伯劝项羽勿杀太公,所言道理虽不清晰、充分,但绝非是出于仁道主义则可以肯定。因为项羽坑杀活人无数,从未见项伯有劝谏的表示。他自己在九江王英布反叛投汉后,奉命收集九江散兵,也杀尽了英布的妻子儿女。此事出面相劝,一定是他想起了四年前刘邦与他在关中霸上的婚姻之约,既然结为亲家,就有保护亲家翁的义务。项伯勇敢地承担起了保护太公的责任,真实的心境不好说出,只好语焉不详地用大话劝阻,这其实是他政治立场的又一次表露。如果说分封诸侯之前,楚汉对立之势尚不明朗,项伯庇护刘邦的一切行为可以用头脑不清来解释,并加以谅解;那在楚汉战争已近四年的广武对峙之时,仍然暗存庇汉的态度,就难以作出正常的解释。


项羽败亡后,刘邦封项伯为射阳侯,地在今江苏省淮安市西南。赐其姓刘,但后来未见刘邦的哪位儿女与其子辈成婚。古人有同姓不婚的禁忌,(如《左传 · 僖公二十三年》记有“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刘邦赐项伯姓刘,不知是赏以同姓之尊,还是要借故取消以前的婚姻之约,因为当年霸上结亲本来就是刘邦临时求助的手段。项伯在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其嗣子项睢因罪未承爵。


在项羽自尽、汉王朝建立后,刘邦为感念项伯当年在鸿门宴时的解救之恩,赐予项伯刘姓,并于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册封其为射阳侯(射阳今江苏扬州宝应射阳湖镇一带)。及后再升迁为大谒者,曾平定英布之乱。孝惠三年(公元前192年)去世,嗣子有罪,不得代,国除。


司马迁在《汉功臣侯表》中解释项缠(伯)所以封侯的原因时说: “汉王与项羽有郄于鸿门,项伯缠解难,以破羽缠尝有功,封射阳侯。”楚军的左尹高官在汉军打败项羽时“尝有功”,这是耐人寻味的情况,其政治品格已跃然纸上。


人物评价


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决于人心的向背。自楚汉相争以来韩信陈平、英布等人先后背楚归汉,就连项氏的亲属项襄,也已看清形势,早在汉王二年刘邦兵败彭城后不久,就已投降到刘邦的帐下。项伯深知项羽刚愎自用,嗜杀成性,弄得-人怨,尽失民心,虽然作战勇猛,却无谋略,往往是西驰-,疲于奔命。眼下的态势是汉军越战越强,诸侯归附,而楚军却越战越弱,前景暗淡。如果贸然把太公(刘邦的父亲,刘邦彭城兵败后被项羽所俘)杀掉,将来刘邦坐了天下,项氏就是罪及九族。项伯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减轻项羽的罪过,以便保全项氏的后代。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乌江以后,刘邦对项氏的枝属果然一个不杀,而且还先后封了项伯等四人为侯。就是对项羽本人,也葬以鲁公之礼。 所以产生了2种观点1:项伯是一个识大体、顾大局,是间接支持中华民族统一事业的功臣。 2:项伯的所作所为都是基于自己个人利益的考虑,虽然间接达到了快速统一的目的,但是完全忘记了民族大义,只能说是一个自私自利的小人。


TAGS:
名人图文
  • 嫪毐

    嫪毐(lào ǎi,284-前238),战国末年秦国的假宦官。是我国战国末期秦国人物。他受吕不韦之托伪为宦官入宫,与秦始皇母亲赵太后私通,因而倍加宠信,受封为长信侯...

  • 宋义

    宋义(?—前207年),原为楚国令尹。秦末楚国复辟后,成楚怀王熊心的大将军。章邯攻赵时,宋义奉楚怀王命令,统兵解救,因畏战不前,遭到项羽发动兵变,为其斩杀。...

  • 周市

    周市(fú)(?—前208年),秦末抗秦名将,陈胜派其收复魏国旧地,周市立魏国王室后裔魏咎为王,章邯攻打魏地,杀死周市,包围临济。 ...

  • 龙且

    龙且(jū)(?-前203年,秦末名将。生卒年不详,是项羽手下第一猛将,与季布、钟离昧、英布、虞子期为楚军五大将。曾被封为司马。自幼与项羽一起长大,情若兄弟。...

  • 曹无伤

    曹无伤(?-前206),部分史书中也写作曹毋伤。他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一名将领,随汉高祖起事,官至左司马。他是导致鸿门宴事件发生的人物之一,亦因此被刘邦处死。...

  • 武涉

    武涉,秦末谋士,策士,盱眙人,秦末盱台(今江苏盱眙)人。楚汉战争时,项羽与刘邦相持于荥阳、成皋间,邦命韩信出兵齐赵,欲从羽背夹攻,羽乃命龙且率大兵救齐,为信击杀,羽恐,派他往说信,令其反汉与楚,三分天下鼎足而王。...

  • 王贲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名将,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将兵代楚。...

  • 英布

    英布(?—公元前195年),六(今安徽六安县)人,因受秦法被黥(刺面),又称黥布。初属项羽,被封为九江王,后归刘邦,被封为淮南王。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 ...

热点名人
  • 高渐离

    高渐离,定兴县高里村人.性刚毅,善击筑,与荆轲为信义之交。公元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高渐离随太子及众宾客送至易水,高渐离击筑,荆轲和律而歌...

  • 宋义

    宋义(?—前207年),原为楚国令尹。秦末楚国复辟后,成楚怀王熊心的大将军。章邯攻赵时,宋义奉楚怀王命令,统兵解救,因畏战不前,遭到项羽发动兵变,为其......

  • 程邈

    程邈(生卒年不详),字元岑。中国古文字改革家,秦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当秦朝初建立时,他任本县抄写公文的狱隶,长于书写大篆。 ...

  • 扶苏

    扶苏(?—公元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扶苏(先秦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应为赵扶苏),亦称公子扶苏,秦始皇长子。扶苏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

  • 项梁

    项梁(公元前208年),下相(今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秦末著名起义军首领之一,楚国贵族后代,项燕之子。项羽的叔父。在反秦起义的战争中,因轻敌,在定陶......

  • 王绾

    王绾是秦朝的丞相。他的出生和去世的年代历史上没有准确的记载。在秦国统一中国之后,他和李斯等人为秦始皇商议称号,他们认为古代有天皇、地皇和泰皇,其中泰皇......

  • 王离

    王离,秦朝名将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秦朝著名将领。王离受封武城侯,继其父担任将领,率兵戍边备胡。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与章邯一起统率秦兵与起义军作战。巨鹿......

  • 王贲

    王贲,生卒年不详,频阳东乡(今陕西省富平县东北)人,秦代名将,名将王翦之子,与其父是秦灭六国战争中的主要将领。秦王政二十一年(前226年),将兵代楚。...

  • 苏角

    苏角(?—公元前207年12月),秦朝时期人物。原为秦将蒙恬部将,作战凶悍。秦二世元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六国旧贵族纷纷起兵,苏角军团跟随章邯镇......

  • 司马欣

    司马欣(?—前204年),秦朝长史,陈胜起兵后辅佐章邯作战,巨鹿之战战败后,章邯、司马欣、董翳和诸侯联军达成协议,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人分别自立为雍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