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赵州桥建造者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李春

李春,隋代造桥匠师。现今河北邢台临城人士。隋开皇十五年至大业初(595~605)建造赵州桥(安济桥)。唐中书令张嘉贞著《安济桥铭》中记有:“赵州蛟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但赵州桥存世1400多年,堪称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迹之一。


是我国隋代著名的桥梁工匠,他建造了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开创了我国桥梁建造的崭新局面,为我国桥梁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据唐代中书令张嘉贞为赵州桥所写的“铭文”中有:“赵郡**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故知李春建造。 赵州桥是安济桥的俗称,位于今河北省赵县城南五里的河上,横跨河南北两岸,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石拱桥,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跨度最长的敝肩圆弧拱桥。大桥全长50.83米,宽9米,主孔净跨度为37.02米。全桥全部用石块建成,共用石块1000多块,每块石重达1吨,桥上装有精美的石雕栏杆,雄伟壮丽、灵巧精美。它以首创的敝肩拱结构形式、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施工技巧等杰出成就,在中外桥梁史上引人瞩目,充分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桥梁建造方面的丰富经验和高度智慧,把中国古代建筑技术提高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赵州桥的设计在中国桥梁技术史有以下创新:

(1)采用圆弧拱形式,改变了中国大石桥多为半圆形拱的传统;

(2)采用敝肩。这是李春对拱肩进行的重大改进,把以往桥梁建筑中采用的实肩拱改为敝肩拱;

(3)单孔。


我国古代的传统建筑方法,一般比较长的桥梁往往采用多孔形式。因此,李春在设计大桥的时候,采取了单孔长跨的形式,河心不立桥墩,使石拱跨径长达37米之多。这是中国桥梁史上的空前创举。赵州桥不仅设计独特,而且建造技术也非常出色,有许多创造性,赵州桥的敝肩圆弧石拱形式是中国古代人民的一大创造。西方在14世纪才出现敝肩圆弧石拱桥,已经比中国晚了600多年。英国著名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其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曾经列举了26项从1世纪到18世纪先后由中国传到欧洲和其他地区的科学技术成果,其中的第18项就是弧形拱桥。 赵州桥建成后成为中国北南交通的要冲,有“坦途箭直千人过,驿使驰驱万国通”的美誉。这座大桥自建成至今已有130O多年,这期间经历了8次以上地震的影响,8次以上战争的考验,承受了无数次人畜车辆的重压:赵州桥已成为中国人民聪明智慧的象征和进行爱国主义、历史主义教育的场所。赵州桥的建成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影晌,它的大跨度、圆弧拱、敝肩形式力以后的桥梁建设开创了新的天地。李春作为一代桥梁专家,赵州桥作为一座历史名桥将永载祖国史册,为后人所牢记。

TAGS:
名人图文
  • 颜延之

    颜延之(384—456年),字延年,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人。南朝宋文坛领袖人物、著名诗人。 ...

  • 北齐神武帝高欢

    北齐神武帝高欢(496年-547年),鲜卑名贺六浑,祖籍渤海调蓨(今河北景县南)。北朝东魏权臣。因祖犯法,遂移居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东北,一说内蒙古固阳),成为鲜卑化汉人。他曾参加杜洛周起义军,继归葛荣,为亲信都督。...

  • 颜之推

    颜之推(529—595年),字介,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北齐文学家。出身于官僚世家,学有家传。其父颜协、兄颜之仪并为知名文学家,有诗文传世。所著《颜氏家训》一书,是北朝后期重要散文作品...

  • 广平公主

    广平公主,隋文帝女,母文献独孤皇后。公主下嫁汝南郡公宇文庆之子宇文静礼,...

  • 李湛

    李湛 ,唐世祖李昞次子,唐高祖李渊的二哥。武德初,追封蜀王。生子陇西恭王李博义、渤海靖王李奉慈。 ...

  • 牛弘

    牛弘(544—610年),字里仁,男,隋代安定郡鹑觚县(今长武县)人。祖父名炽,曾任郡中正。父名允,后魏出任侍中、工部尚书,封临泾公。本姓寮,赐姓牛。 ...

  • 卢思道

    卢思道(约531~582)隋代诗人。字子行。范阳(今属河北涿县)人。北齐时,为给事黄门侍郎。北周间,官至仪同三司,迁武阳太守。...

  • 沈光

    沈光(591—618),字总持,吴兴人。陈亡后,家居长安。少骁捷,戏马,为天下第一。湖州建禅定寺,旗杆高十余丈,竿顶需系绳索,沈光口衔索...

热点名人
  • 沈恪

    沈恪(510—583),字子恭,武康(今德清)人。性深沉,有才干。南朝梁新喻侯萧映为郡将时,被召为主簿。萧映迁广州,沈恪随行,授中兵参军,常领兵平息叛......

  • 贺娄子幹

    贺娄子幹(534~594年),字万寿,本代(治今山西代县)人,随魏南迁,世居关右(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祖父道成,魏时任侍中,太子太傅。父景贤,右卫......

  • 杨杲

    杨杲(607年-618年),小字季子。父隋炀帝杨广,母萧嫔。...

  • 李绘

    李绘,隋朝人,唐太祖李虎的第五子,隋朝官居夏州总管。唐朝武德年间,追封李绘为雍王。 ...

  • 李金马

    李金马,字庆霄,号南峰,保昌新田里人。晋正议大夫。生而醇笃孝友,性成言行,为乡党师法。且家贫力学,材识兼优,开南雄人文之首。年二十四举宪宗元和三年贤良......

  • 张定和

    张定和(?~607年),字处谧,京兆万年(今陕西临潼县)人。隋朝著名战将。早年家境贫寒。但他却很有志向。平陈之役开始。他积极应征入伍,准备参战。临行前......

  • 吴通玄

    吴通玄,海州人。与弟通微皆博学善文章。父道灌,以道士诏授太子诸王经,故通玄等皆得待太子游,太子待之甚善。始,通玄举神童,补秘书正字,有擢文辞清丽科,调......

  • 薛道衡

    薛道衡,生于东魏孝静帝兴和二年( 540年),卒于隋炀帝大业五年( 609年)。字玄卿,隋河东汾阴(今山西省万荣县)人。...

  • 郑兴

    郑兴(生卒年不详),隋朝人,祖居汾州永安县永安堡,即孝义大孝堡乡大孝堡村。 ...

  • 杨爽

    杨爽(公元563~587年),字师仁,小字明达,汉族,京兆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文帝之异母兄弟,美姿仪,骁勇善战,精通兵法,曾两次出征突厥,一战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