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中

陈宜中(约1234年—1283年),字与权,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是南宋末年的宰相。 初为太学生员,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攻击丁大全。遭其打压被取消太学生资格。谪为建昌军,时称六君子。

陈宜中(约1234年—1283年),字与权,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人,是南宋末年的宰相。 初为太学生员,和同学黄镛、林则祖等6人-攻击丁大全。遭其打压被取消太学生资格。谪为建昌军,时称六君子。景定三年(1263)廷试第二,任绍兴府推官校书郎。《宋史》载其依附权臣贾似道,迁为监察御史,受贾似道授意参劾程元凤。德祐元年(1275),贾似道丁家洲兵败,贾被革职,太皇太后谢道清任命陈宜中为右丞相全面主持临安危局。主政期间, 南宋有过英勇抵抗。但组织“焦山之战”失败, 又在“溧阳之战”,“常州之战”中丧失主力。南宋灭亡。(参见 张秀平、毛元佑、黄朴民《影响中国的100次战争》“伯颜取临安之战”) 陈宜中等到温州组织南宋-小朝庭, 与 张世杰、文天祥、陆秀夫、赵与择 一道在福州建立宋末行朝。宋末行朝撤往广东(1276),在井澳十字门一带与元军大战, 损失过半。 据《宋史》, 战后, 陈宜中去占城借兵,张世杰、陆秀夫带领宋末行朝前往崖山。宋军在崖山海战覆灭。


《宋史》描写: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特俊拔。有贾人推其生时,以为当大贵,以女妻之。既入太学,有文誉。宝祐中,丁大全以戚里婢婿事权幸卢允升、董宋臣,困得宠于理宗,擢为殿中侍御史,在台横甚。宜中与黄镛、刘黻、林测祖、陈宗、曾唯六人-攻之。大全怒,使监察御史吴衍劾宜中,削其籍,拘管他州。司业率十二斋生,冠带送之桥门之外,大全益怒,立碑学中,戒诸生亡妄议国政,且令自后有-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由是,士论翕然称之,号为“六君子”。宜中谪建昌军。


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二人。六人之中,宜中尤达时务。由绍兴府推官、户部架阁、秘书省正字、校书郎,数年迁监察御史。


程元凤再相,似道恐其侵权,欲去之。宜中首劾元凤纵丁大全肆恶,基宗社之祸。命格,除太府卿。宜中亦自请外,为江东提举茶盐常平公事。四年,改浙西提刑。五年,召为崇政殿说书,累迁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七年,闽阙帅,以敷文阁待制、知福州。在官得民心,岁余入为刑部尚书。十年,拜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


德祐元年,升同知枢密院事。二月,似道丧师芜湖,乃以宜中知枢密院兼参知政事。已而翁应龙自军中归,宜中问似道所在,应龙以不知对。宜中以为似道已死,即上疏乞正似道误国之罪。似道行时,以所亲信韩震总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之,以示不党于似道。


时右丞相章鉴宵遁,曾渊子等请命宜中摄丞相事。诏以王爚为左丞相,拜宜中特进、右丞相。四月,爚还朝论事,即与宜中不合。台臣孙嵘叟请窜籍潜说友、吴益、李珏,宜中以为“簿录非盛世事,0忠厚,未尝轻用之。珏方召入朝,遽加重刑,恐后无以示信”。爚力争,以为当如嵘叟议。会留梦炎自湖南入朝爚与宜中俱乞罢政,请以梦炎为相。太皇太后乃以宜中为左丞相,梦炎为右丞相,爚进平章军国重事。爚拜命,即日僦民居,以丞相府让宜中,宜中上疏,以为“一辞一受,何以解天下之讥”,亦去。遣使数辈遮留之,始至。


时命张世杰等四道进师,二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督。爚请以一丞相建阃吴门,以护诸将;不然,则已请行。宜中愧,始与梦炎上疏乞行边。事下公卿议不决。七月,世杰等兵果败于焦山。爚奏言:“事无重于兵,今二相并建都督,庙算指授,臣不得而知。比者,六月出师,诸将无统。臣岂不知吴门距京不远,而必为此请者,盖大敌在境,非陛下自将则大臣开督。今世杰以诸将心力不一而败,不知国家尚堪几败邪?臣既不得其职,又不得其言,乞罢免。”不允。


爚子乃嗾京学生伏阙-,数宜中过失数十事,其略以为:“赵溍、赵与鉴皆弃城遁,宜中乃借使过之说,以报私恩。令狐概、潜说友皆以城降,乃受其包苴而为之羽翼。文天详率兵勤王,信谗而沮挠之。似道丧师误国,阳请致罚而阴佑之。大兵薄国门,勤王之师乃留之京城而不遣。宰相当出督,而畏缩犹豫,第令集议而不行。吕师夔狼子野心,而使之通好乞盟。张世杰步兵而用之于水,刘师勇水兵而用之于步,指授失宜,因以败事。臣恐误国将不止于一似道也。”


临安府捕逮京学生。召之亦不至。太皇太后自为书遗其母杨,使勉谕之,宜中始乞以祠官入侍,乃拜醴泉观使。十月壬寅,始造朝,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宜中仓皇发京城民为兵,民年十五以上者皆籍之,人皆以为笑。十一月,遣张全合尹玉、麻士龙兵援常州,玉与士龙皆战死,全不发一矢,奔还。文天祥请诛全,宜中释不问。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宜中遣使如军中请和不得,即率群臣入宫请迁都,太皇太后不可。宜中痛哭请之,太皇太后乃命装俟升车,给百官路费银。及暮,宜中不入,太皇太后怒曰:“吾初不欲迁,而大臣数以为请,顾欺我邪?”脱簪珥掷之地,遂闭阁,群臣求内引,皆不纳。盖宜中实以明日迁,仓卒奏陈失审耳。


宜中初与大元丞相伯颜期会军中,既而悔之,不果往。伯颜将兵至皋亭山,宜中宵遁,陆秀夫奉二王入温州,遣人召宜中。宜中至温州,而其母死。张世杰舁其棺舟中,遂与俱入闽中。益王立,复以为左丞相。井澳之败,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谕意,度事不可为,遂不反。二王累使召之,终不至。至元十九年,大军伐占城,宜中走暹,后没于暹。


宜中为人多术数,少为县学生,其父为吏受赃当黥,宜中-温守魏克愚请贷之。克愚以为黠吏,卒置之法。其后宜中为浙西提刑,克愚郊迎,宜中报礼不书衔,亦云“部下民陈某’,克愚皇恐不敢受,袖而谢之。宜中阳礼之,而阴摭其过,无所得。其后,克愚发贾德生冒借官木事,忤似道,废罢家居。宜中入,乃极言克愚居乡不法事,似道令章鉴劾之,贬严州。克愚之死,宜中挤之为多。


论曰:“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理宗在位长久,命相实多其人,若吴潜之忠亮刚直,财数人焉。潜论事虽近于讦,度宗之立,谋议及之,潜以正对,人臣怀顾望为子孙地者能为斯言哉?程元凤谨饬而有余而乏风节,尚为贾似道所諅。江万里问学德望优于诸臣,不免为似道笼络,晚年微露锋,颖辄见摈斥。


士大夫不幸与权奸同朝,自处难矣。似道督视江上之师,以国事付王爚、章鉴、陈宜中,盖取其平时素与己者。爚、宜中于其既出,稍欲自异,及闻其败,乘势蹙之。既而,二人自为矛盾,宋事至此,危急存亡之秋也。当国者交欢戮力,犹惧不逮,所为若是,何望其能匡济乎。似道诛,爚死,鉴遁,宜中走海岛, 宋亡。


TAGS: 宋朝宰相
名人图文
  • 刘处玄

    刘处玄(公元1147--1203)字通妙,一说字道妙,号长生子。东莱(今山东掖县)人。自幼丧父,事母谨孝,不慕荣华,清静自守。大定九年从王重阳学道,游寓齐豫,乞食炼形,重阳君去世后,与马谭邱守孝庐墓三年,遵师遗言随谭长真奔赴洛阳,亦如谭长真以游方乞食为生,花街柳巷炼性。...

  • 宋五嫂

    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从开封逃难到杭州,因丈夫姓宋排行老五,大家都称她宋五嫂。那时从北方逃难来杭州的中原人很多,官民思乡难归,很想尝点乡味以解乡思。...

  • 余靖

    余靖(1000~1064),字安道,号武溪,韶州曲江人。自少才调聪华,博学强记,对于历代史记、杂家小说、阴阳律历、释道经卷,无所不读,以文学称著乡里。...

  • 朱勔

    朱勔[miǎn](1075年-1126年):江苏苏州人,朱冲,底层劳动人民出身,“本微贱,庸(佃)于人,梗悍不驯,抵罪鞭背。”苏州混不下去,朱冲流落城外,得遇游方道人,估计几度“后庭”后,老道爽极,送他几个治病的药方。...

  • 梁师成

    梁师成(?—1126年),字守道。北宋末年宦官,为“六贼”之一,政和间为宋徽宗所宠信,官至检校太傅。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并找人仿照帝字笔迹伪造圣旨,因之权势日盛受贿,卖官鬻职等无恶不作,甚至连蔡京父子也谄附,故时人称之为“隐相”。...

  • 李邦彦

    李邦彦(?一 1130),字士美,怀州(今属中国河南沁阳)人。北宋末年政治人物,“靖康之难”投降派0臣之首,直接造成北宋灭亡。...

  • 童贯

    童贯(1054-1126) 字道夫(一作道辅),开封(今属河南)人。北宋权宦,“六贼”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为徽宗搜括书画奇巧,助蔡京为相,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

  • 张衜

    张衜(生卒年失详),字周甫,又字用叟,罗源县人。为人正直刚毅。南宋庆元间(1195~1200年)为太学生。时韩侘胄当权,为排除异己,指使党羽李沐攻击、诬陷右丞相赵汝愚...

热点名人
  • 邹应龙

    邹应龙(1173-1245年),又作应隆,字景初,泰宁城关水南街人。南宋。 ...

  • 赵汝愚

    赵汝愚(1140年—1196年2月20日),字子直,饶州余干人。南宋宗室名臣、学者,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汉恭宪王赵元佐七世孙。 ...

  • 郭守文

    郭守文,名号不见于载,北宋并州太原人。世出将门之后,生于后唐清泰二年(935),卒于北宋端拱二年(989),终年55岁。 ...

  • 杨延昭-宋朝名将

    杨延昭(958—1014),本名延朗,号杨六郎,大中祥符五年(1012),因避宋真宗所臆造的圣祖赵玄朗讳名改,杨业之子,宋朝名将。 ...

  • 章惇

    章惇(1035年—1105年),字子厚,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书法家、诗人。 嘉祐二年(1057年......

  • 蔡确

    蔡确(1037年—1093年),字持正,泉州郡城人,北宋大臣,哲宗朝宰相,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之一。举仁宗嘉祐四年(1059年)进士,调任邠州司理参......

  • 高琼

    高琼(935年―1006年12月26日),字宝臣。亳州蒙城(今安徽省蒙城县)人。北宋大将。 ...

  • 郑樵-宋代史学家

    郑樵(1104年4月26日—1162年4月26日),中国宋代史学家、目录学家。字渔仲,南宋兴化军莆田(福建莆田)人,世称夹漈先生。 ...

  • 包拯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

  • 张衜

    张衜(生卒年失详),字周甫,又字用叟,罗源县人。为人正直刚毅。南宋庆元间(1195~1200年)为太学生。时韩侘胄当权,为排除异己,指使党羽李沐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