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晦

谢晦(390年—426年),字宣明,陈郡阳夏人,谢朗之孙,谢重之子,谢瞻之弟,南朝刘宋大臣。仕晋为孟昶建威中兵参军,又为刘裕太尉参军,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入为太尉主簿,转从事中郎。

谢晦(390年—426年),字宣明,陈郡阳夏人,谢朗之孙,谢重之子,谢瞻之弟,南朝刘宋大臣。仕晋为孟昶建威中兵参军,又为刘裕太尉参军,署刑狱贼曹,转豫州治中从事,入为太尉主簿,转从事中郎。宋国建立,为右卫将军,加侍中。刘裕受禅,迁中领军,以佐命功封武昌县公。宋少帝即位,加领中书令,不久与徐羡之、傅亮行废立,出为都督荆湘雍益宁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领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宋文帝即位,加使持节,寻进号卫将军,加散骑常侍。


元嘉三年(426年),因前废杀少帝事不自安,举兵拒命,为檀道济所破,伏诛,时年三十七岁。


早期事迹


谢晦早年曾是建威将军孟昶的中兵参军。


411年(东晋义熙七年),刘裕受封太尉、中书监,谢晦被刘穆之举荐为太尉参军。后来,谢晦代替患病的刑狱参军处理讼案,把积压如山的案件,随审随断,没有一点错误。刘裕当即任命他为刑狱贼曹,不久又转任豫州治中从事。[2-3]


412年(义熙八年),东晋朝廷推行土断,谢晦将侨置郡县的人口分到扬、豫二州,表现得公平允当,转任太尉主簿。


415年(义熙十一年),刘裕讨伐荆州刺史司马休之,并命振威将军徐逵之为前锋,谢晦也随军出征。结果,徐逵之战死。刘裕大怒,要亲自披甲作战,被谢晦死命抱住。刘裕喝命谢晦放手,并以其性命相威胁,谢晦回答道:“天下可以没有谢晦,但不可没有刘公,我死又何足轻重!”此时,贼军退走,刘裕方才作罢。


佐命新朝


416年(义熙十二年),谢晦随军北伐后秦,并处理内外要务。当时,刘穆之留守建康(今江苏南京),数次派人向刘裕陈述事务,而谢晦却每每都有不同的意见,令刘穆之十分愤怒。刘裕欲任命谢晦为从事中郎,征求刘穆之的意见时,遭到坚决反对。因此,刘穆之在世的时候,谢晦一直没有得到升迁。


417年(义熙十三年),刘穆之去世,刘裕十分伤心。谢晦听说后非常高兴,并亲自到帐内落实刘穆之的死讯。当日,刘裕便签署命令,升谢晦为从事中郎。


418年(义熙十四年),刘裕受封宋公,建立宋国,并任命谢晦为宋国右卫将军,加授侍中。不久,刘裕听说咸阳(今陕西咸阳)陷落,打算再次北伐。谢晦以“士马疲怠”为由进行劝谏,刘裕这才作罢。


420年(南朝宋永初元年),刘裕受禅称帝,是为宋武帝。谢晦则带领游军负责登基的警备工作,并加中领军职务,封武昌县公,食邑两千户。


421年(永初二年),谢晦因误把封给南郡太守王华的爵位封给了北海太守王球,被免去侍中的职务。不久,谢晦改任领军将军、散骑常侍,统领宫中宿卫。


废立皇帝


422年(永初三年),宋武帝病重,谢晦获赐仪仗武士二十人,并与长沙王刘道怜、徐羡之、傅亮、檀道济一起侍奉汤药。当时,皇太子刘义符亲近小人,谢晦对宋武帝表示刘义符不是能让江山流传万世的君主。宋武帝便问道:“庐陵王刘义真怎么样?”谢晦通过观察后,回答道:“庐陵王德行比不上才能,并不是当君主的人。”不久,宋武帝驾崩,太子刘义符继位,谢晦受遗诏辅政,被加封为中书令。[11-12]


424年(景平二年),因刘义符德行有失,谢晦与徐羡之、傅亮一起密谋废黜皇帝,并将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刘义真废为庶人。谢晦以修缮领军府为名,将士兵聚集到府中。不久,檀道济与徐羡之领兵入宫,以皇太后的名义废刘义符为营阳王,并遣人迎接宜都王刘义隆到建康继位。[13-14]


出镇荆州


同年六月,徐羡之任命谢晦为都督荆湘雍益宁南北秦七州诸军事、抚军将军、护南蛮校尉、荆州刺史,让他在外作为援助。刘义隆继位后,正式任命为谢晦为荆州刺史,并加使持节。不久,谢晦进封卫将军、散骑常侍、建平郡公。谢晦推掉了郡公的爵位,又获赐鼓吹一部。


425年(元嘉二年),谢晦打算将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彭城王刘义康、新野侯刘义宾,于是让妻子曹氏与长子谢世休把女儿送回京城。当时,宋文帝刘义隆有意诛杀徐羡之等人、讨伐谢晦,便以北伐为由修治船舰。傅亮写信给谢晦说:“大臣都不愿北伐,皇帝要派外监万幼宗到荆州与你商议。”当时朝廷比较混乱,几乎令诛杀大臣的密谋败露。


426年(元嘉三年),谢晦的弟弟谢皭命人将皇帝要诛杀他们的消息告诉谢晦。谢晦不相信,将傅亮写他的书信给咨议参军何承天看,说皇帝会派万幼宗来询问北伐事宜。何承天道:“外面都传言,朝廷要讨伐荆州,万幼宗怎么会来呢。”谢晦听后仍不信,更命何承天预先起草答诏,认为北伐应在明年进行。


不久,江夏内史程道惠得到一封书信,信中认为朝廷将要有大决策,于是命人将书信交给谢晦。谢晦仍犹豫不决,何承天道:“万幼宗根本不会来,就像信中所说的,此事已经确定了,不能再犹豫了。”又为谢晦出了两条应对计策。谢晦认为荆州是用兵之地,粮食供应方便,于是打算与朝廷决战,并问众将三千人能不能守住江陵城。南蛮司马周超认为三千人不但能守住城池,还能击退外寇。谢晦于是任命周超为司马、建威将军、南义阳太守。[18-19]


兵败伏诛


不久,宋文帝诛杀徐羡之、傅亮与谢晦之子谢世休,并收捕谢晦的弟弟谢皭与侄子谢世平、谢绍。谢晦得知后,先为他们发丧,然后上表诉冤,并要讨伐奸臣王华等人。宋文帝宣布-,命各路军队讨伐谢晦。当时,谢晦的舰队从江津一直延伸到破冢(今湖北江陵县东南长江东岸),声势浩大,谢晦感叹道:“可惜只不是勤王的军队。”


谢晦到达江口后,击破驻军彭城洲的朝廷将领到彦之,并再次上表自辩,表示只要皇帝诛杀王华等人,自己便罢兵回镇。后来,宋文帝将讨逆重任交给檀道济。谢晦得知后,惶恐不安,手足无措。[21-22]


檀道济到达后,与到彦之合兵。谢晦见他们的船只不多,十分轻视,并没有马上出战。到了晚上,官军的船队连接不断,将长江-,谢晦军更加没有斗志。官军到达忌置洲(今湖北洪湖西南长江北岸)时,谢晦军不战而溃。谢晦投奔巴陵(今湖南岳阳),找到一只小船才回到江陵(今湖北荆州)。当时,周超却已经在沙桥大败官军。


谢晦回到江陵后,表示愧对周超。周超当夜便离开江陵,只身投降到彦之。谢晦见部众溃散,只好带着弟弟谢遯、侄子谢世基等七人北逃。谢遯身体肥胖,不能骑马,谢晦常要停下等候,所以走的很慢。当他们跑到安陆延头(今湖北大悟东南)时,被光顺之抓住,用囚车送往建康。


谢晦被送到建康后,与弟弟谢皭、谢遯、侄子谢世基、谢世猷以及已经投降的周超等人一起被杀。


临行刑前,谢世基赋诗道:“伟哉横海鳞,壮矣垂天翼,一旦失风水,翻为蝼蚁食。”谢晦为其续道:“功遂侔昔人,保退无智力。既涉太行险,斯路信难陟。”谢晦的女儿彭城王妃,前来诀别时哭道:“父亲,大丈夫应该死在战场上,怎么在闹市被杀?”说完哭晕过去。谢晦死时,年仅三十七岁。


TAGS:
名人图文
  • 顾荣

    顾荣(?—312年),字彦先。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吴丞相顾雍之孙。西晋末年拥护司马氏政权南渡的江南士族首脑。 ...

  • 陆云

    陆云(262~303年),晋吴郡华亭人,陆机之弟。生于吴永安五年,卒于晋太安二年,年四十二岁。六岁能属文。少与兄机齐名,号曰二陆。入洛后,一时有“二陆入洛,三张减价”之谣。...

  • 陆机

    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出身名门,其外曾祖父为东吴政权奠基者、吴大皇帝孙权之兄孙策,祖父陆逊为三国名将,曾任东吴丞相、上大将军。...

  • 司马瑰

    司马瑰,字子泉,晋宣帝司马懿的三弟安平献王司马孚第六子,晋朝宗室,受封太原王,其子河间王司马颙为八王之乱的参与者之一。 ...

  • 孙恩

    孙恩(?—402),字灵秀,原籍琅邪(今山东临沂北),后移居会稽。东晋末江南农民起义领袖,世奉五斗米道。其叔孙泰师事钱塘杜子恭,传其秘术,“逛诱百姓,愚者敬之如神,皆竭财产、进子女以求福庆”,聚众密谋反晋,为会稽王司马道子所杀...

  • 慕容麟

    慕容麟(?—398年),一作慕容驎,字贺麟(贺驎),十六国时期后燕宗室、将领。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的庶子,惠愍帝慕容宝、昭文帝慕容熙的异母兄弟...

  • 段业

    段业(?~401年),十六国时期割据张掖的地方政权首领。京兆(今西安市)人。前秦苻坚时,段业在大将吕光部下为将。前秦建元十八年(382),苻坚发兵7.5万人,命吕光西征龟兹(今新疆库车)等西域诸国,段业随同吕光进军西域...

  • 虞喜

    虞喜(281—356),字仲宁,余姚人。博学好古,尤喜天文历算。郡守诸葛恢巡视余姚,任为功曹。晋永嘉元年(307)征为博士;咸和末举为贤良;咸康初,内史以其“博闻强识,钻坚研微”复荐为博士,皆不就...

热点名人
  • 傅祗

    傅祗(243~311年),字子庄。西晋时大臣、著名作家。北地泥阳(今陕西耀县)人。出生于官宦世家,其父傅嘏在曹魏政权中任过太常卿。他自幼攻读经书,成年......

  • 吴隐之

    吴隐之 (?~公元413年) 字处默,东晋濮阳鄄城人,生年不详。名宦贤臣。青少年时期,便负有孝贤、儒雅的名声,博学多闻,健谈善辩。一生清贫而能守操,为......

  • 荀灌

    荀灌(约303年~?),颍川临颍(今河南临颍县)人,西晋人物,晋朝平南将军荀崧的女儿,荀彧的五世孙女。建兴三年(315年),奉长安所遣征南大将军、监荆......

  • 张蚝

    张蚝,本姓弓,生卒年不详,上党泫氏(今山西高平)人,十六国时期前秦将军,与邓羌齐名,并称“万人敌”。张蚝身强力壮又很矫捷,能够拽着牛倒退行走,城墙不论......

  • 陈寿

    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南充)人。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

  • 刘琨

    刘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县)人,晋朝政治家、文学家、音乐家和军事家。年轻时曾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后累迁至并州......

  • 殷顗

    殷顗,一作殷觊,字伯通,小名阿巢,生卒年不详,陈郡长平(今河南西华)人,东晋太常卿殷融之孙,吴兴太守殷康之子,东晋官员。殷顗性情通达率直,有才气,从小......

  • 道安

    道安,是东晋时代杰出的佛教学者,生于东晋怀帝永嘉六年(312),卒于孝武太元十年(385),年七十四(一说年七十二),出生于常山扶柳县(今河北省冀州境......

  • 谢石

    谢石(327年-389年1月27日),字石奴,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晋朝大臣,太常谢裒第五子,太保谢安之弟。最大功勋是统领谢玄等人为东晋于淝水之战......

  • 王沈

    王沈(生卒年不详),字彦伯,高平(今山东巨野)人。西晋文学家。王沈出身寒素,虽少有俊才,又不取与世沈浮的态度,遂为豪门所压抑。仕郡文学掾,不尽得意,大......